搭乘7053次公益慢火车,探寻“钢铁脉络”里的乡村振兴温度
发布时间:2025-08-29 作者:宋子泱 摄影:王睿 来源: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乡村振兴”本硕博暑期社会实践 浏览次数:
车轮碾过铁轨的轰鸣,串联起鲁中山乡的烟火;1元钱的车票,承载着半个世纪的民生牵挂。8月27日,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乡村振兴”本硕博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走进淄博站,登上7053次公益性慢火车,在缓缓前行的车厢里,解锁这列“老火车”的时代新故事,体悟慢火车对乡村振兴的“硬核支撑力”。
7053次列车的“民生基因”从1971年开行之初便深深镌刻。它穿行于淄博、济南、泰安三地间,停靠20个乡村站点,更令人动容的是,这趟列车的票价半个世纪未变:最低1元,全程仅11.5元,用“公益定价”守护着最朴素的出行公平。
“以前去淄博市区看病,得倒两趟三轮车再转汽车,折腾大半天,现在坐这趟车,不到3小时就到了。”车厢里,一位去淄博求医的老人笑着说。宋子泱与同车乘客的交流中,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乘客,都有着与这趟列车相关的温暖记忆:背着书包的学子,靠它往返学校追逐梦想;结伴出行的大学生,借它打卡马鞍山抗日遗址、泰山等景点;往返城乡的务工人员,凭它兼顾工作与家庭;探望子女的老人,乘它跨越山海感受亲情。“票价低、站站停、不晚点”,成为乘客们对这趟车的一致评价,也让它成为鲁中地区百姓心中“离不开的贴心车”。
时代在变,列车的“服务质感”也在升级。如今的7053次列车,已全面升级为空调列车,列车升级后票价依旧不变,这份“公益初心”的坚守,正是交通服务民生的生动写照。
7053次列车早已超越了“交通工具”的属性:它是山区百姓的“生命线”,解决了最基本的出行需求;是乡村文旅的“宝藏车”,串联起沿线文旅资源;更是乡村振兴的“致富车”,为沿线村镇注入发展新动能。
此次7053次慢火车之行,让“交通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愈发清晰。这趟列车的每一节车厢,都装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前行的每一公里,都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而这,正是新时代交通人需要传承与践行的“民生使命”。
一审:蔡明旭 二审:侯怡彤 三审:王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