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家
科普专家

李盈利


发布时间:2019-04-05    作者:      来源:  中南轨道交通安全实验室微信公众号     浏览次数:


undefined

个人简介

李盈利

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力学专业本-硕-博毕业(2003-2013),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联合培养(2011-201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2015-2016);现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装备减振降噪、声学/力学超材料结构、机器人动力学研究。入选湖湘青年英才科技创新类(荷尖)人才、中南大学升华猎英计划人才项目,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铁道科学特等奖、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 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 项,省部级项目4项,及企业项目等14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在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 余篇(一作/通讯60余篇),被引用1000 余次,h-Index为16;授权国家专利9 项;参与撰写著作3本。任Frontier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动力学与控制》期刊青年编委、全国超材料学会理事等。

办公室:中南大学铁道校区高速列车研究中心114室

邮箱:liyingli@csu.edu.cn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韶山南路22号中南大学铁道校区高速列车研究中心,邮编410075

招 收:每年硕士研究生2-3名和博士研究生1-2名(交设、力学、机械、数学、土木等专业)

对学生寄语:https://mp.weixin.qq.com/s/Hj3E1BWYGZulA7i5iDWL3w

教育经历

2011/09-2013/04,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机械与工业工程系,联合培养博士

2009/09-2013/04,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非线性振动,博士

2007/09-2009/09,湖南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固体力学,硕士

2003/09-2007/06,湖南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工程力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23/09至今,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高速列车研究中心,教授

2017/09-2023/09,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高速列车研究中心,副教授

2016/03-2017/09,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高速列车研究中心,讲师

2015/06-2016/0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3D打印中心,博士后

2013/07-2016/01,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

科研方向

1. 振动控制:使机械设备(如列车、汽车、船舶、飞机、各种机械设备等)的激励源(如轮轨振动)无法传递至乘客,保障乘客舒适。

(1) 力学超材料/结构:包含人工周期结构、负泊松比结构、压扭结构、打孔结构等,弹性波在一定频率无法传播,振动无法传递;通过拓扑优化、数据驱动按需设计指定带隙超结构。

(2) 零刚度隔振器:大静刚度承载,低动刚度具有超低频减振,完美屏蔽振动激励。

(3) 惯性放大刚杆折叠结构:不增加质量达到增大惯性,实现零刚度或超低频减振。

(4) 仿生减振结构:模拟动物肢节,如山羊腿、啄木鸟头、鸡脖子等,实现高效减振。(5) 振动能量采集:通过压电、电磁、静电等效应,减振同时将振动能量储存为电能为微型监测传感器供电。

2. 噪声控制:列车壁面隔声与室内吸声,汽车NVH,船舶、飞机等室内降噪,机械设备隔声等。

(1) 声学超材料/结构:通过隔声结构设计,使声波无法穿透,如车外噪声无法传递至车内;完美吸声设计,如使客室内噪声降低。

(2) 声学黑洞结构:使能量聚集于黑洞尖端,不传递至主结构。

(3) 声学超表面:通过正向机理研究、数据驱动逆向设计结构表面,如声屏障、隧道壁面、列车壁面等,调控声波。

3. 智能机器人动力学:机器人动力学,稳定性、机器视觉,路径规划等,解放或完成工作人员无法实现的任务。

(1) 振动驱动机器人:利用环境振动,驱动机器人完成列车客室清洁等工作。

(2) 智能材料连续机器人:利用介电弹性体、形状记忆聚合物、硫酸纸等智能材料,驱动微/小型机器人完成探测、清洁工作。

(3) 列检与服务机器人:基于多足、轮式、履带式机器人,通过机器视觉、路径规划等识别污渍、损伤、环境等,完成清洗、列检、送餐等工作。

科研项目

2023.10-2025.12 减振力学超材料技术研究及结构开发(SF/GY-徐字-2023-308),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主持

2023.9-2026.9 湖湘青年英才科技创新类(荷尖)(2023RC3036),湖南省“三尖”创新人才工程项目,主持

2023.1-2025.12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3JJ30644)“减振超结构数据驱动定制化设计与低频减振机理”,主持

2022.11-2023.6 高速列车下穿南昌机场地下车站空气动力学效应研究及气动噪声研究(SQ-ZX-011),江西省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有限公司,参与

2022.11-2025.10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专项“吸能隔振超材料的构筑”项目“多场景宽频隔振超材料设计方法研究”课题“减振超材料柔性结构设计” 专题(2022YFB3806101-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持

2022.4-2022.12 某演示验证试验场地使用和试验保障,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主持

2022.1-2025.12 轻质刚柔耦合超结构减振机理与低频宽带调控研究 (1217238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

2021.12-2023.5 高速列车气动噪声高效高精度计算(2101ANCL20210302),气动噪声控制重点实验室,主持

2021.5-2023.5 轨道车辆空调系统噪声性能提升技术研究(SF/JS-华字-2021-277),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主持

2020.6-2022.12 气动噪声仿真分析技术研究,长春中车轨道车辆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主持

2021.6-2022.7 新建长沙至赣州铁路黄花机场段先期实施工程地下站高速通过风压及噪声专题研究项目,湖南机场股份有限公司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分公司,参与

2020.4-2022.4 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高速列车振动环境下超结构减振机理研究”(ZZYJKT2020-04),主持

2019.1-2021.12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全局-直接传递关系振动噪声传递路径与能量传播规律研究”(2019JJ50752) ,主持

2017.7-2020.12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面向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轨道交通设计、节能与环境友好”项目“轨道交通列车环境友好技术”课题,子任务“轨道交通系统噪声识别、传播及控制”(2017YFB1201103-04),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持

2017.3-2017.12 广州十八、二十二号线越行车站噪声模拟计算分析,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持

2016.7-2020.6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时速400公里及以上高速客运装备关键技术”项目“基于噪声主动控制的综合舒适度控制技术研究”课题,子任务“气动噪声机理及仿真分析技术研究” ( 2016YFB1200503-0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参与

2016.7-2020.12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课题,子任务“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系统空气动力学关键技术研究” ( 2016YFB1200602-1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参与

2016.7-2020.6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轨道交通车站环境友好技术”课题,子任务“轨道交通车站内列车气动冲击效应及噪声分析” ( 2016YFB1200503-0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参与

2016.7-2018.6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下一代地铁列车低流阻低噪声外形优化研究” ( 2015BAG12B01‐24),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参与

2016.5-2020.12 高速列车振动噪声控制研究,中南大学升华猎英计划,主持

2015.1-2017.12 高维准零刚度浮筏系统的混沌化频谱重构”(11402082),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主持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

《Vehicle structure strength and dynamics》

《Structural mechanics》

《车辆结构强度与动力学》

《结构力学》

《轨道交通概论》

《计算机工程图学》(二)

《机械振动》

研究生课程:

《声学基础》

《Railway vehicle dynamics》

教改项目

2023.5-2024.5 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来华交通类留学生文化融合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2023JGB147),主持

2022.5-2024.5 中南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计算机工程图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2022KCSZ025),主持

2022.1-2023.12 中南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综合研究类),工科研究生的工匠精神培养 (2022YJSKS024),主持

2021.1-2022.12 中南大学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轨道交通振动与声学教学案例库(2020ALK65),主持

2020.7-2022.3 中南大学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浸入式”教学 (2020jy057-2),主持

2019.7-2021.6 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交通领域环境《声学基础》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2019JG072),主持

2020.7-2021.6 中南大学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工科项目背景下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为例 (2020jy058),本科生新工科项目,参与

2020.1-2021.12 湖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冲击动力学》,参与

2020.7-2022.6 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振动理论与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参与

教改论文

[1] 新时代工科研究生多维度全过程培养探讨. 高教学刊. 2025.4

[2]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计算机工程图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科教文汇.2024.10

[3] 《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浸入式”教学探索. 教育现代化. 2022,9(25):47-50

[4] 新工科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教育研究,2022,4.

[5] 轨道交通《声学基础》课程混合式实践教学. 教育现代化, 2020,7(89):155-158.  

社会兼职

Frontier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动力学与控制》期刊编委

国际权威期刊审稿专家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odern Physics Letters B;European journal of mechanics;Applied Math. Modell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Journal of Low Frequency Noise, Vibration & Active Control;Shock and vibration;Thermal Science;Applicable Analysis;Journal of the Brazili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国内核心期刊审稿专家

噪声与振动控制;振动与冲击;铁道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动力学与控制学报;振动工程学报;大功率变流技术

其他联系方式

[1] 邮编: 410075

[3] 通讯/办公地址: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铁道学院高速中心北楼114

[6] 邮箱: liyingli@csu.edu.cn





版权所有:中南大学轨道交通科普基地

地址:中国湖南长沙中南大学铁道校区 历史访问量:

邮编:410075 联系电话:0731--82655053 电子邮箱:csugdk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