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信箱     院长信箱     办公系统      新闻投稿     校友会     English
   
师资力量
教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力量 > 师资队伍 > 教授 > 正文 >

王田天

发布时间:2023-12-27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王田天,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B类、C类)主持者、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运行安全与智能运维(空气动力学、大数据、故障诊断)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联合重点、青年B类、面上、青年C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4项、校企合作项目16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Engineering (SCI, IF:10.1)、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SCI, IF:7.1)、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SCI, IF:5.6) 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61篇、EI论文8篇(其中JCR一区SCI论文52篇);参编行业标准1部(排6);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并实施国家发明专利13项;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二等奖(均排1)、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1)、国家铁路局铁路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排1)、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排4);担任国家铁路局“智能列车”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技委会委员、中国-泰国轨道交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客座教授、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轨道交通运行安全技术委员会主席。

整个课题组气氛宽松活泼,欢迎各位感兴趣的硕士、博士加入课题组。


【联系方式】

办公室:中南大学铁道校区高速列车研究中心北楼314

Email: wangtiantian@csu.edu.cn


教育经历

2008.09-2012.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本科

2012.09-2018.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流体力学 博士 导师:李椿萱院士


工作经历

2018.07 - 至今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高速列车研究中心


学术兼职

[1] 国家铁路局“智能列车”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

[2] 中国-泰国轨道交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客座教授

[3]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风工程专委会委员

[4]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青委会委员

[5]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人才工作委员会委员

[6]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青委会会员

[7] 综合立体交通信息感知与融合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8] 湖南省力学学会理事

[9] 长沙市交通运输本质安全实验室客座教授

[10] Advances in Wind Engineering》期刊编委

[11] Transportation Safety and Environment》期刊编委

[12]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青年编委

[13] 《铁道科学与工程》期刊青年编委

[14]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青年编委

[15]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期刊青年编委

[16] 《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青年编委

[17] 《实验流体力学》期刊青年编委


科研方向:

专业领域:轨道车辆空气动力学、大数据、结构健康监测与故障诊断

研究方向:极端环境行车安全性、乘员舒适性与安全性、数据挖掘、数据融合、结构健康监测、故障诊断


主持科研项目情况: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基于高速铁路工况的IGBT性能退化研究/IGBT装车考核,2018-2023

[2] 十三五重大示范项目国家数值风洞工程基础研究课题,基于笛卡尔网格的自适应技术与高精度算法研究,2019-2021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C类),低气压高温差铁路长大隧道瞬变压力及其对乘客舒适性影响机理,2020-2022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速列车空调系统能耗与热压综合舒适性协同优化,2021-2024

[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隧道内环境列车交变升力载荷平衡技术与控制/车辆系统全寿命周期疲劳安全性分析,2020-2024

[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工务工程系统数字映射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2023-2028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B类),轨道交通空气动力安全,2024-2026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高速磁浮列车气动作用-电磁力协同控制理论与系统设计技术,2025-2028

[9]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重大项目(校企合作项目),CR450动车组车隧耦合空气动力学及流场控制技术研究,2021-2023


学术成果

代表性论文:

[1] 第一作者,Reduction of pressure transients of high-speed train passing through a tunnel by cross-section increase,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2018. SCI收录(JCR 1区,中科院1区)

[2] 通讯作者,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ventilation panel models in a subway passenger compartment, Engineering, 2019. SCI收录(JCR 1区,中科院1区)

[3] 通讯作者,The influence of reduced cross-section on pressure transients from high-speed trains intersecting in a tunnel,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2020. SCI收录(JCR 1区,中科院1区)

[4] 通讯作者,Crashworthiness optimisation for the rectangular tubes with axisymmetric and uniform thicknesses under offset loading, Struc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2020. SCI收录(JCR 1区,中科院2区)

[5] 第一作者,Effect of non-circular tunnel linings on pressure transients induced by high-speed train passes through a tunnel based on moving model test,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2021. SCI收录(JCR 1区,中科院1区)

[6] 第一作者,Design method of the variable cross-section tunnel focused on improving passenger pressure comfort of trains intersecting in the tunnel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22. SCI收录(JCR 1区,中科院1区)

[7] 通讯作者,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heating zone lengths on pressure waves and a newly designed method of pressure wave mitigation in railway tunnels.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2022. SCI收录(JCR 1区,中科院1区)

[8] 通讯作者,Depth Prototype Clustering Method Based on Unsupervised Field Alignment for Bearing Fault Identification of Mechanical Equipment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22. SCI收录(JCR 1区,中科院2区)

[9] 第一作者,Numeric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composition models on cough droplet propagation distributions in confined space,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23. SCI收录(JCR 1区,中科院1区)

[10] 第一作者,Field study on the through-draught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subway carriages,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2023. SCI收录(JCR 1区,中科院1区)

[11] 通讯作者,An efficient design method of indoor ventilation parameters for high-speed trains using improved 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 reconstruction,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2023. SCI收录(JCR 1区,中科院2区)

[12] 第一作者,A cell-based smooth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three dimensional incompressible flows using Cartesian cut-cell meshes,2024. SCI收录(JCR 1区,中科院1区)

[13] 通讯作者,Mechanic-electric-thermal coupling simulation method of Lamb wave under variable temperature,2024. SCI收录(JCR 1区,中科院2区)


获奖情况

[1] 2019年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排4

[2] 2020年湖湘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排1

[3] 2020年国家铁路局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排4

[4] 2021年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排1

[5] 2021年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排9

[6] 2022年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1

[7] 2022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15

[8] 2023年国家铁路局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排1

[9] 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B类)、排1

[10] 2023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1

[11] 2024年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青年奖、排1

[12] 2024年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1

[13] 2024年中国创新好设计银奖、排6










上一篇:周 伟
下一篇:周文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