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红脉·铁路新章:循轨而进,赓续新时代 铁路精神
发布时间:2025-09-10 作者:贾沛霖 马梓涵 王佳祺 张熙 李科毅 摄影:李科毅 白一飞 来源:交通院社会实践中心 浏览次数:
为学习宣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聚焦学科特色,把专业知识、家国情怀与行业前沿嵌入校外实践课堂,实现交通强国战略下的知行合一、经世致用,8月29日至9月1日,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临时团支部赴云南开展铁路精神寻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先后走访昆明、建水、蒙自三地,走进云南铁路博物馆、滇越铁路碧色寨车站旧址,并体验中老铁路、公益慢火车与建水米轨小火车,在铁路轰鸣中感悟“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与使命。
在云南铁路博物馆,实践团成员伴随着讲解员的讲解,通过斑驳的铁轨与老照片,重温滇越铁路、个碧石铁路与中老铁路的百年历程。这三条铁路见证了中国从苦难走向复兴的历程,也体现出坚守初心、开拓超越、合作共赢的铁路精神。
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信念,实践团成员们走出博物馆,以切身的体验去感受钢铁动脉的时代脉搏。
实践团兵分两路,一队搭乘D87次中老铁路,感受开放与交流的脉搏。车上偶遇的德国旅客表示,他因媒体报道专程前来体验;一位老挝旅客也欣喜地说,中老铁路让“去昆明”成为现实。列车不仅连通山河,更促进文化相通和民心相融,彰显了新时代铁路的开放精神。
另一队登上7466次公益慢火车,在队员们与沿线村民、商人交谈过程中,清楚看到车上设有特产信息栏等便民措施。这趟慢火车在快节奏时代中守护百姓生活,为脱贫与乡村振兴注入温暖力量,诠释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民生承诺。
建水米轨小火车则呈现出另一幅民生图景。车身披“古城黄”,穿梭于滇南山水之间。该铁路始建于1915年,是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的一部分,承载着云南人民自建铁路、捍卫路权的历史。如今,它成为“一轨串多景”的文化旅游平台,推动当地乡村振兴。
实践团还踏访滇越铁路,回顾其在中国近代工业、革命活动与抗战运输中的重要作用。如今,滇越铁路仍发挥历史文化价值,成为爱国主义教育与“一带一路”的文化纽带。
调研期间,团队拍摄了爱国主义微课《铁脉红途:一场跨越百年的精神奔赴》,将红色铁路资源转化为可传播的教育内容,以铁路精神赋能青年教育。
疾速与慢行之间,实践团深刻体会到:中国铁路的“快”,是开放胸襟与担当;公益慢火车的“慢”,是民生情怀与承诺。钢铁动脉与温情慢车共同织就的,不仅是交通网络,更是一个民族在复兴路上既奋进又为民的精神图谱。
一审:阮琼 二审:侯怡彤 三审:王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