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3-09-17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第一阶段:石器时代

1978年10月2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抵达东京,展开了为期8天的对日访问行程,10月26日,在日方极力推荐下,乘坐了日期新干线“光-81号”新干线列车。小平同志在感叹新干线速度的同时,坚定而自信地表示,我们也会有的。随着小平同志乘坐新干线的画面在中国的电视节目里播出,一种被称为“子弹头”的、科幻一样的火车开始为中国人所熟知。这些画面也成了高铁概念的一次大普及。

但是中国高铁真正的起点是1990年,《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于当年正式完成。后面围绕要不要建设高速铁路,要建设什么标准的高速铁路,什么时间动工建设高速铁路,“建设派”、“缓建派”、“磁浮派”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舆论大战。这个阶段从1990年开始,到1998年为止,主要是高铁的思想启蒙阶段。在此期间,仅1994年建设投运一条(我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广州至深圳铁路,时速200km/h。

第二阶段:青铜时代

(时间:1999 年-2002 年)

标志性事件是1999年8月16日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秦(皇岛)沈(阳)客专(全长404公里、 200公里/小时)的开工建设(2003年10月12日正式开通运营)。秦沈客专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国铁路高速化的起点,是中国自己研究、设计、施工的时速200公里的第一条快速铁路客运专线。在此期间还经历了国产动车组的研发高峰,诞生了以中华之星、先锋号蓝箭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国产动车组型号。数据统计显示,中国早期自主研发的动车组高达20多个品种,总产量达到67列,其中大部分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这67列动车组中,内燃动车组47列,电力动车组20列:有46列在国内进行试验或交付运用,另外21列则出口到了国外。其中自主研制的“中华之星”电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创造了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公里/小时。(该纪录直到CRH2在2008年4月24日于京津客运专线上进行高速测试时才被打破)。

第三阶段:黄金时代

(时间:2003 年-2010 年)

标志性事件是“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大规模建设以及高速动车组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个阶段最突出的成就是奠定了中国高速铁路网的主骨架以及确定了中国高速铁路网的建设以及运营标准,这个框架与标准至今仍是中国高铁基石,这就是黄金的真正成色。

在此期间: 2007年4月18日, 在第六次铁路大提速时,中国第一辆动车组D460从 上海虹桥站始发。200km/h线路延展里程达到6003公里,部分区段达到250km/h。2008年8月1日,中国首条高速客运专线(京津线)开通。京津城际铁路的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第一条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最高运营时速300公里的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

第四阶段:英雄时代

(时间:2011 年-2013 年)

这个阶段中国高铁经历了降速与降标,经历了甬温线动车事故,中国高铁在起伏中艰难前行。这阶段的主要成就是实名制购票以及互联网售票的推行,在大大缩短了人们旅行时间的同时也方便了人们的购票出行。

第五阶段:白银时代

(时间:2013 年夏天至今)

在这一阶段中国高铁重新恢复发展势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回复并接近2010年的水平,中国干线高速铁路重新恢复时速350公里的建设标准,运营高速铁路也分步骤稳妥地恢复到设计时速运营。

201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25年, 远期展望到2030),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到2020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铁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25年, 铁路网规模达到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万公里左右。

这一阶段的另外个重大成就是中国高铁重新赢得声誉,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成为我们国家的张名片。

2017年6月26日,复兴号始发(CR400/300/200对应时速350/250/160),复兴号是中国标准动车组,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复兴号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进入一个崭新时代。“复兴号” 与“和谐号”CRH系列相比, “复兴号" 具有以下五大升级点:1.寿命更长。“复兴号" 的设计寿命达到了30年,而“和谐号”是20年。2.身材更好。列车阻力比既有CRH380系列降低% - %,列车在350公里时速下运行,人均百公里能耗下降17%左右。3.容量更大。列车高度从3700毫米增高到了4050毫米,座位间距更宽敞。4.舒适度更高。通过隧道或交会时耳部不适感减小,多种照明控制模式,车厢内实现了WiFi网络全覆盖。5.安全性更高。设置智能化感知系统,建立强大的安全监测系统,全车部署了2500余项监测点,比以往监测点最多的车型还多出约500个,能够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可以采集各种车辆状态信息1500余项,为全方位、多维度故障诊断、维修提供支持。此外,列车出现异常时,可自动报警或预警,井能根据安全策略自动采取限速或停车措施,在车头部和车厢连接处,还增设碰撞吸能装置,提高动车组被动防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