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介绍

中南大学铁路园是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各铁路局校友,中南大学以及铁道校区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为庆祝原长沙铁道学院(中南大学铁道校区)建校六十周年而建,现在成为了铁道校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中南大学铁路园作为湖南省先进轨道交通科普基地(中南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内陈列的三台机车,是我国轨道交通特别是中国铁路机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产品更新换代的三个重要发展历史阶段的里程碑标志。园区呈露天式开放,有四条线路,三条线路上分别陈列三台机车,三台机车又成品字形分布,另外一条线路作为景观线。这三台机车分别代表了中国火车机车的三个时代: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火车上的铭牌1953、1983、2013三个数字也代表了长沙铁道学院建校、30周年、60周年的历史年份以及铁路园的建设故事。蒸汽机车和电力机车分别于2013年8月26日和9月9日安装完毕,内燃机车是最后入驻铁路园的机车。铁路园中的枕木有普通的木枕,有混凝土做的,中间低两头高的I、II、III型枕,还有宽轨枕和高铁上用的板式、双块式轨枕。这些机车和线路也是同学们的“专业认知实习基地”和党团活动开展基地。

中南大学先进轨道交通科普基地面向大众科普轨道交通科学知识,为社会各界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中国轨道交通科普知识,了解中国铁路,特别是中国高铁发展与研发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增加公众对我国轨道交通发展历史的认知和了解。中南大学铁路园志愿者服务队为负责铁路园讲解的学生志愿服务组织,他们服务公众,科普轨道交通知识,是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促进了轨道交通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1、第一代机车——蒸汽机车

陈列在铁路园的第一代机车被称为建设型蒸汽机车,来自内蒙古包头,是由呼和浩特铁路局捐赠予我校的。在机车的铭牌上,标有“JS1953”的标识,“JS”代表建设型机车,长沙铁道学院成立于1953年,这也是中国制造蒸汽机车的标志性年代。

1952年,新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蒸汽机车解放型“八一号”在青岛四方机车厂试制成功,开创了中国人自主制造机车的历史。第一辆建设型机车于1957年试制成功,机车出厂时,毛泽东主席曾亲自登乘。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台建设型机车是上世纪80年代在对解放型机车进行改进的基础上,由大同机车厂设计制造的。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蒸汽机车是主力机车。蒸汽机车在中国的制造持续到1988年,使用持续到2005年。

建设型蒸汽机车的生产制造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56年到1965年,先后由大连厂、戚墅堰厂、二七机车厂和大同厂生产,总共制造了1135台机车。

第二阶段是从1980年到1988年,大同厂恢复生产建设型机车,用于调车和小运转。新车型名称仍是建设型(俗称建设B型),车号从8001号开始。

建设型机车于1988年停产,前后两个阶段总共制造了1916台。

这台由大同机车厂生产制造的建设型蒸汽机车,机车长23.389米,宽3.33米,高4.7米,重达103吨。设计最高时速85公里。蒸汽机车的锅炉部分,燃料投入炉床,热能以高温高压蒸汽的形式通过蒸汽通路进入汽机。蒸汽机车下是铺设的有砟轨道,使用轨枕是木枕和二型枕两种。

据曾驾驶过这台机车的老司机陈师傅说,这台建设型蒸汽机车是1987年左右开始服役的,1998年退役。“这辆车跑过包头环线,拖过货箱,做过客运”,当时开动这辆机车需要三个人,一个司机,一个副司机,还有一个司炉。

国内现存的建设型蒸汽机车,数量可以说是屈指可数的。首先是建设型JS-5001号机车,也就是大连机车车辆厂于1957年生产的首台建设型蒸汽机车,现陈列在中国铁道博物馆。另一台编号JS-8077(现编号8001)的建设型,由郑州铁路局2003年捐赠予郑州世纪欢乐园作静态展览。另外两台分别陈列在烟台市火车站以及沈阳铁路博物馆做静态展示。

建设型蒸汽机车是我国早期铁路干线的主要货运机车之一。这些蒸汽机车代表了中国自行设计的蒸汽机车水平,它展示了我国当时生产机车的科技历史发展状况,也从侧面反映了蒸汽机车做出的卓越贡献和不朽功绩。它不但肩负着让不动的火车变成活生生的教课书的重任,更让人们睹物思情,回顾起那段峥嵘岁月的豪迈情怀。



2、第二代机车-内燃机车

东风4型内燃机车,是中国铁路第二代电传动柴油机车的首型机车,也是中国第一种交直流电传动柴油机车。东风4型机车是由大连机车车辆厂设计制造,首台机车于1969年试制成功,1974年转入批量生产。但由于初期机车可靠性较差,此后十多年一直处于“一边生产、一边改进”的局面,经过在实际运用中不断的改进设计,机车可靠性、耐久性明显改善,大大降低了故障率。 1982年,大连厂在东风4型的基础上研制成东风4B型柴油机车,成为中国铁路上运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柴油机车车型之一。

铁路园中陈列的这台机车车前的铭牌——“东风4型1983”,“东风4型”是这台机车的型号,1983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1983年,蒸汽机车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第二个含义是感谢我们原长沙铁道学院83级的校友们,正是在他们的大力促成之下,中南铁路园顺利落成。

铁路园内的这台东风4内燃机车,是由大连机车车辆厂制造。长20.49米、宽3.309米、高4.5米,重138吨,最高时速100公里。这台机车从北京而来,于9月11日凌晨3点50分正式落户铁道学院中南铁路园。由于我们这辆内燃机车是最后一辆到达目的地的机车,随着二十多米长的内燃机车缓缓降落在铁轨上,代表中国火车机车发展历史三个阶段的三大机车齐聚中南大学铁道校区,他们分别是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两百多年的火车机车历史浓缩在84亩的土地上。至此,这个时刻也标志着代表共和国铁路机车变迁的三台机车都正式入住新家。

内燃机车下所铺设的轨道,采用的是普速铁路最常用的有砟轨道,不同于旁边这两条铁轨上的无砟轨道,轨枕采用2型轨枕。

在八九十年代,内燃机车是跑在铁轨上的主力机车,主要通过烧柴油来提供动力。内燃机车的优势在于适应性广,对于输电成本很高的地区来说,是一种比较好的铁路牵引解决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机车逐步走上铁轨,成为应用更为广泛的第三代机车。



3、第三代机车-电力机车

韶山3型电力机车,长20米、宽3.1米、高4.38米,重138吨,每小时的速度最高能达到100公里,一般工作速度为42公里每小时。SS3型电力机车是我国第二代客货用电力机车。该型机车吸收了SS1、SS2型电力机车的成熟经验,由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共同研制,并于 1978年底试制出厂。

SS3型电力机车起动平稳、加速度大、牵引性能好、制动特性优越、性能可靠,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优质产品奖。经过试验改进,1985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并于1989年开始大批量生产以取代韶山1型,到1993年产量677台(车号0001从排到了0677)。

陈列在铁路园的这一辆韶山3型电力机车是0654号车,为了纪念2013年中南大学铁道校区(长沙铁道学院)建校60周年,我们将这个铭牌改作了2013。SS系列机车是以伟人毛主席的家乡命名的,车头上的韶山二字来自毛主席的手书,成为了该系列机车的一个特色标志,用以表达全国铁路职工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建设人民铁路的决心,这一命名的决定,不仅给中国自己研制的电力机车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打下了历史的痕迹,而且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也给予了全路机车车辆工业系统的职工以极大的鼓舞。《火车向着韶山跑》的歌声也一时传遍祖国大地。

该系列的机车性能良好稳定,使用范围广,所以株洲厂以SS1型为基础,不断的推出新的产品,分工也是越来越细致,韶山家族人丁兴旺。他们我国的铁路运输事业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重要角色,就比如说我们熟知的“韶山9”型交传电力机车和高速客车电力动车组,已成为了我国铁路的品牌机车,并在第五次大提速中担当主角,在铁路运输行业中颇受好评。

电力机车是现代运输业的象征,比较著名的有日本新干线、欧洲之星,我国的和谐号等。他们具有安静、平稳、高速、舒适的特性,尤其适用于客运,随着机车的发展,轨道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陈列在铁路园里的电力机车的铁轨是我们这三台机车中唯一的无砟轨道,这种轨道的前半段是著名的雷达2000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后半段是德国的博格板,该种轨道采用在轨枕块上安装橡胶垫的方式,解决了轨道的弹性需求;采用钢筋纵连结构和轨枕块精细打磨技术,保证了轨道铺设的精确性和牢固性。我国自20 年从德国引入该技术后,将其应用于武广铁路,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无砟轨道产品。



版权所有:中南大学轨道交通科普基地

地址:中国湖南长沙中南大学铁道校区

邮编:410075 联系电话:0731--82655053 电子邮箱:csugdk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