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和生态自然的和谐共生
发布时间:2019-03-17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本文转自中国铁路,铁路12306等,图片来源:新华社, 央视网,中国青年报等)
蒙内铁路——让动物都能“抬头挺胸”
2017年5月31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肯尼亚蒙巴萨至内罗毕铁路(蒙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蒙内铁路有120公里穿越肯尼亚察沃国家公园。为了保障列车的安全行驶和动物们的安全,同时能够让旅客在旅途中饱览肯尼亚的自然风光,如何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成为铁路设计的一大考验。
铁路沿线设置了14处动物通道,其中桥梁式通道净高均在6.5米以上。为便于动物通行,桥墩高度不低于7.9米,其中最高桥墩高度达到35.1米,最大限度地满足长颈鹿、大象等大型动物的通行需要。
根据铁路沿线野生动物迁徙路径以及活动习性,蒙内铁路线路两侧还设置有隔离栅栏,避免动物通过时与列车相撞。考虑到一些小型动物的饮水习惯,铁路建设者还在小河沟等低洼处设置涵洞,方便斑马等动物饮水。
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蒙内铁路)全长约480公里,东起肯尼亚东部港口蒙巴萨,西至首都内罗毕,这条肯尼亚独立以来的首条新铁路由中国企业承建,全线采用中国标准。
蒙内铁路设计客运时速120公里、货运时速80公里,设计运力2500万吨,采用中国国铁一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
它是中非从次区域合作起步,共同建设非洲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区域航空三大网络的重大项目。东非地区乃至非洲实现互联互通,将对非洲国家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同时它也是肯尼亚近百年来新建的第一条铁路,将进一步完善东非铁路网,增加东非国家的运力,推进东非地区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建设,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各国感谢中国的帮助和支持,将与中方齐心协力尽早建好这一铁路,造福本地区人民。
京沪高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阳澄湖”
阳澄湖畔,微浪轻拍湖堤,渔民摇橹泛舟缓缓从京沪高铁阳澄湖大桥下穿过。
“当初为防止护坡水土流失,并美化施工环境,我们在围堰护坡上撒满了油菜籽。在施工围堰拆除前,恰好油菜花盛开了,金灿灿的油菜花与绿莹莹的湖水构成了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 ——谢建怀(京沪高铁阳澄湖大桥建设者)
丹昆特大桥阳澄湖桥段7次跨越阳澄湖,总长5.9公里,采用“双排桩筑坝围堰”施工方案,将水上施工改为陆地施工,工程质量、工期、安全方面更有保障,同时不影响阳澄湖及周边水域和陆地原有生态环境,把湖区桥梁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黄花碧水的美景,见证着京沪高铁建设者对湖区环水保工作所秉持的信念、所付出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果。
京沪铁路是中国境内一条连接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客货共线国铁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线路呈南北走向,是中国铁路网中南北走向的大动脉。
截至2003年,京沪铁路全长1463千米,设计速度250千米/小时,运营速度160千米/小时。
京沪铁路经过东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沿线有许多重要工业城市,粮棉集中产区和鱼米之乡。南运货物以钢铁、煤炭、木材、棉花、油料和杂粮为主;北运货物以机械设备、机电设备、仪表、布匹、百货、面粉和茶叶等。
它连接了中国最大的两座城市,沿途大都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带,同时带动苏北、皖北等地区发展,因此成为中国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
青藏铁路——天路守护着它们的栖息地
绵延千里的青藏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珍稀物种——藏羚羊的主要栖息地。
为最大限度减少因铁路对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根据野生动物活动规律,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共设置了33处、总长逾58公里的野生动物通道。
2004年青藏铁路工程建设高峰期,记录到1660只藏羚羊穿越野生动物通道;2006年工程建成初期,记录到的上迁和回迁的藏羚羊数目分别为2122只和2959只。而到2011年以后,通道上迁和回迁的藏羚羊数量均超过5000只。
青藏铁路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国铁Ⅰ级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东起西宁市,西至格尔木市,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东起格尔木市,西至拉萨市,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其线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千米;共设85个车站,设计的最高速度为160千米/小时(西宁至格尔木段)、100千米/小时(格尔木至拉萨段)。截至2015年3月,青藏铁路的运营速度为140千米/小时(西宁至格尔木段)、100千米/小时(格尔木至拉萨段)。
青藏铁路对改变青藏高原贫困落后面貌,增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促进青海与西藏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利于促进西藏在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优化西藏的产业结构,实现中国地区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有利于西藏矿产资源的开发,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降低进出西藏货物的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西藏的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地区及国外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有利于西藏市场机制的发育和人们市场意识的增强,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有利于促进中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青藏铁路完善了中国铁路网布局,实现西藏自治区的立体化交通,为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使其优势资源得以更充分发展,开发青海、西藏两省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青海、西藏两省区的旅游事业飞速发展,使之成长为两省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改变西藏不合理的能源结构,从根本上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长远需要。
西成高铁——“织”网33公里护朱鹮“过路”
地处秦岭南麓、汉中盆地南缘的洋县,是著名的“朱鹮之乡”。
为保证朱鹮的“过路”安全,西成高铁洋县境内的线路两侧建起了蓝色的金属编织防护网。西成高铁穿越洋县29.8公里,其中穿越朱鹮保护区16公里,涉及保护区的实验区以及3个朱鹮的主要觅食地和2个主要夜宿地。
朱鹮体型较大,一旦撞上疾驶的高铁,将对高铁安全构成很大威胁。为保护朱鹮等鸟类,确保高铁安全,防护网内侧安装了黄色的反光条,对鸟有视觉上的警示作用。防护网的每个网格大小为30×30毫米,朱鹮踩上网的话,脑袋可以伸进去,但卡不住;如果它的脚站上去,可以就此飞走;立柱上的蓝色会反光,鸟看到后就不会撞上去。
西成高速铁路是一条连接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和四川省成都市的高速铁路,是2016年修订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是中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
西成高速铁路于2012年10月27日正式开工;2014年12月20日,江油至成都段投运;2017年12月6日,全线正式通车。
西成高速铁路由西安北站至成都东站,全长658千米,设22个车站,设计的最高速度为250千米/小时。截至2018年1月,西成高速铁路运行速度为250千米/小时。
西成高速铁路运营标志中国华北地区至西南地区又增加一条大能力、高密度的旅客运输主通道,对于加强关中-天水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的交流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出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陕川两省形成了一日经济圈。
西成高速铁路的全线贯通进一步完善了中国西部高铁网络,重庆、成都、西安三城之间的铁路行程被缩短到1至5小时。至此,“西部黄金三角”从概念走向现实,中国西部由此迈入“城市集群”发展新阶段。